文姬归汉与华佗之死
先在这里做个声明,文姬归汉与华佗之死其实是两个独立的话题,它们没有任何直接关联。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讨论,纯粹是因为一时没能想到其他更合适的主题,于是就找了这两位既非文臣也非武将的历史人物来聊聊。若是将这两个话题分开写,篇幅恐怕会显得过于简短,可能读者会觉得不过瘾,因此我干脆把它们硬凑在一起。
文姬归汉
大家对蔡文姬的名字应该都不陌生。她的原名是蔡琰,字昭姬,后来因避父名之嫌,改名文姬。蔡文姬的家乡是陈留郡圉县(今河南杞县),在魏晋交替之际,她的父亲蔡邕名声显赫,是一位著名的学者。等到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后,为了尊崇其父蔡邕的贡献,便追封蔡邕为“文帝”。在这种背景下,为了避免与父亲的名字相冲,蔡琰改字为文姬,历史上我们也更熟悉她的这个名字。
展开剩余82%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一位名士,深受当时学术界尊敬。蔡邕的才华极为出众,他不仅精通诗文歌赋,还特别擅长音律。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使得蔡文姬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博学多才,尤其在音乐和文学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。长大后,她嫁给了河东卫氏家族的卫仲道。卫氏家族在河东一带享有盛名,但与其他名门望族不同,河东卫氏并没有从世代传承儒学的传统。
河东卫氏的名声有些特殊,它的崛起并不是因为世代相传的儒学,而是得益于卫青这个名将的功绩。卫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,与其弟卫步、卫广共同为汉朝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。而卫子夫,卫青的姐姐,最终被汉武帝立为皇后,卫家也因此显赫一时。然而,这个家族的崛起并没有带来学术成就,他们的显赫完全是依赖于军事和政治。
与此不同的是,蔡文姬的婆家——卫氏家族的创立者卫暠,是一位儒学名士。卫暠在东汉明帝时期被召入朝为官,并在途经河东时病故,因而被埋葬在河东。随后,他的家族便定居在河东安邑(今山西夏县)一带,扎根于此,家族传承儒学,渐渐发展为当地的望族。
值得一提的是,蔡文姬的丈夫卫仲道在她嫁入卫家后,似乎过世得非常早,且其事迹几乎无从考证,甚至没有他的完整姓名和事迹流传下来,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常见。或许他因早逝未能留下足够的历史痕迹,也或许因为性格不显,或某些原因未能为后人所知。
不过,蔡文姬的婚姻并未能长久。卫仲道去世后,卫家对她产生了偏见,认为她可能是导致丈夫早逝的“克夫”之人,因而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嫌弃。无法忍受这样的冷遇,蔡文姬最终决定愤而回到自己的父亲家中。
这一时期大约是在建安元年(196年)左右,正值董卓、李傕等权臣掀起的乱世风云,社会动荡不安,羌人和匈奴趁机袭扰中原。蔡文姬和众多妇女被掳掠到了南匈奴。那时的她年仅二十几岁,嫁给了匈奴的左贤王,生下了两个儿子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初,曹操远征乌桓归来,听说蔡文姬在匈奴,便派遣周近带着黄金千两,白壁一双去赎回她。曹操之所以如此重视蔡文姬,主要有两个原因。一是因为蔡邕与曹操有过旧交,二是曹操对蔡邕的书法艺术非常钦佩。蔡邕不仅是“八分书”——一种新型隶书的创始人,也是东汉晚期“熹平石经”的书法家,这些贡献为汉字书法奠定了基础。
由于蔡文姬父亲的特殊身份,她在曹操心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。她重返家乡时,曹操把她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。然而,婚后的生活并不顺利,董祀因犯罪被判死刑,蔡文姬为救丈夫求见曹操。曹操本在设宴待客,听闻她求见后,便指示让大家看看这位名门之后的风采。
可谁知,蔡文姬在众人面前现身时,已是披头散发,形容憔悴。她毫不掩饰地跪在堂上,语气哀婉地请求曹操赦免董祀的死刑。曹操被她的决绝与才华所感动,最终答应了她的请求。
不久后,蔡文姬开始凭借自己过人的才智,迅速誊写了大量的典籍,其中涉及许多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,至今仍被后人所称赞。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创作家,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《胡笳十八拍》,这部作品真挚地表达了她在乱世中的苦楚与失落,展现了战乱对普通百姓的深重伤害。
华佗之死
华佗,字元化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是曹操的老乡,和董奉、张仲景一起并称为“建安三神医”。华佗的医术堪称神乎其技,尤其擅长外科,被誉为中国的外科鼻祖。他发明的麻沸散堪称世界麻醉药物的先驱,比西方的乙醚麻醉早了将近1600年。
华佗不仅擅长治病,还在健身养生上有独到的见解,创立了“五禽戏”。这套以动物为主题的运动方式模仿了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等动物的动作,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。华佗的学说深受当时许多名医的推崇,尤其他的门生吴普,长寿百岁,耳聪目明,腿脚灵便,证明了五禽戏的功效。
尽管华佗医术高超,但他的人生并非如现代教科书所描述的那样简单和完美。事实上,华佗并不甘心一生只做医生,而是渴望做官。年轻时,他曾在徐州游学,并且熟读儒家经典,心中有一股为国效力的理想。然而他并未选择仕途,而是一直留在医学界。
当时,华佗视医学为“贱业”,因此他内心深感懊悔,尤其是当陈珪等人推荐他做官时,他却屡屡拒绝。拒绝仕途虽然能让他专心医术,但华佗的内心却始终未能满足。于是,他将对官职的渴望转化为一股强烈的需求。
随着时间推移,曹操的头风病日益加重,便找到了华佗。华佗用针灸为曹操治疗,起初效果良好。然而,曹操想让华佗常年留在身边,但华佗告诉他,这个病需要长期治疗,短期内难以根治。曹操并不买账,反而怀疑华佗是在借病抬高自己的地位,想要通过此举来谋取高官厚禄。
最终,曹操发现华佗不满现状,甚至在病情稍有缓解时以妻子生病为由请假回家。此时,华佗已心生不满,最终因拒绝回归曹
发布于:天津市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