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8日至14日,“换享新时尚,源头更减量”——翠竹街道智能回收箱进小区宣传活动,在嘉多利花园南区、德弘天下华府、百仕达花园一期、合正荣悦府住宅小区相继举行。
活动依托深回收的智能回收箱设备,联动社区工作站与志愿者资源,旨在提升居民对智能回收箱的认知度与使用率,探索便捷高效的资源循环路径,助力社区绿色治理能力建设。
一、便捷触达:智能回收“初体验”展开剩余72%活动聚焦于清除居民使用智能回收箱的障碍。现场重点设置了注册引导与实操教学区。新用户完成注册即可获赠小礼品,提升了居民的尝试意愿。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设备操作流程,从扫码开箱、分类投递到余额提现,进行一对一教学,有效降低了操作使用门槛。
谢女士:“操作比想象中简单,而且这个箱子就在家楼下,出门顺手一扫码就能扔,还能返现,确实是便民利民的措施。”
此举显著提升了居民对智能回收箱的认知度,为后续常态化使用奠定了基础。
二、价值转化:闲置物品换好物现场的“以物换物”活动吸引了超300人参与。居民将家中闲置的织物及小型电器电子产品带到现场,经工作人员现场清点、称重后,依据物品的重量或数量,兑换纸巾、清洁剂、环保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。
方阿姨:“原来家里的旧衣物和淘汰的小电器堆在家里积灰还占位置,拿到这里还能换点实用的东西,一举两得。”
据统计,活动期间累计回收各类闲置物品达到500多公斤,有效实现了闲置资源的社区内初步流转与价值转化,直观体现了“源头减量”的成效。
三、理念深化:从“知”到“行”活动不仅是回收行为的引导,更成为一次生动的社区环保实践教育。通过工作人员的系统讲解与操作辅助,居民对智能回收箱在提升回收效率、保障卫生安全、实现数据可追溯等方面的优势有了具象化认知。更重要的是,活动促使居民将抽象的“资源循环”理念与自身的便利和收益相关联,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主动性。
陈先生:“以前对智能回收箱不太了解,觉得麻烦。这次亲眼看到操作、体验了兑换,才明白它确实方便卫生,而且能实实在在减少垃圾产生,以后会多用。”
————
未来,随着智能回收箱在翠竹街道的持续铺设,将进一步畅通资源回收“最后一公里”,助力构建“政府引导、居民参与、科技赋能”的基层环保治理新格局,让绿色时尚融入翠竹肌理,共同绘就资源高效循环的宜居画卷。
发布于:广东省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